2019年9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科技与社会治理创新研讨会。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广州、南京、天津和杭州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大数据技术大力提高社会治理绩效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教授提出,科学技术与城市治理、社区和邻里关系相结合的目的是通过大数据澄清城市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的当前分布和使用情况,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满足安居乐业目标的前提下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的郑雷教授通过几个国外案例分析了开放数据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中的意义。他指出,如果政府能够丰富开放的数据,引导公众和其他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那么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真正合作就会形成。我们应该从“政府收集和应用数据”转向“政府提供数据,社会开发和应用数据,解决社会问题”,建立合作创新的治理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的韩志明教授指出,大数据是以信息为基础的,通过生产、管理和交易,地方治理通过国家认证、数据映射、社会计算、知识生产和数据交易来实现,促进了地方政府在交通、医疗、环保、教育、安全和服务等诸多治理领域的创新。在大数据时代,地方治理中存在的权责关系、部门分化、决策失误、实施失误等问题都源于信息问题。因此,用大数据推动地方治理也面临许多挑战。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所副所长沈永东研究员以中国儿童慈善救济基金会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慈善组织筹资的影响。中山大学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副主任周润南副教授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公共慈善组织越来越注重公信力和透明度,技术发展促进了行业自律。
杭州英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齐豫分享了“浪潮”科技引领“浪潮”公益的信息实践案例。他用数据解释说,慈善组织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筹资能力,慈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实力逐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上海仁都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刘永龙分享了科技环保的“爱与恨”。他指出,环保公益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互联网在环境保护信息发布、资金筹集和社会网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环境保护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恩新副教授和宋成成博士分别利用大数据分析公共危机研究前沿和社会组织发展规模对社会治理质量的影响,生动展示了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对社会治理影响的两面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董友红教授建议,对科技与社会治理关系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如何解决大数据等技术带来的问题。研究人员需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技术的双刃剑这一基本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军教授反思了科技与公益慈善的关系。她指出,除了关注科学技术对实践和外部运作的影响外,还应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对公益慈善机构、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影响,公益不应因为尊重科学技术而失去对人和社会的应有关怀。
复旦大学副研究员张满春分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政府与企业关系以及政府工作逻辑的重构。他提出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逻辑和以计算为目标的智能逻辑之间存在多重共振和冲突。他还指出,应有效利用两种逻辑的对应性和兼容性,进一步促进善治,提高计算能力,防范情报逻辑带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危机。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叶澜基于“意识-结构-技术”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智能社会治理的关系。她指出,信息技术在应对社会需求和提高政府治理绩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智能治理”时代,有必要借助技术凸显人的主体性。虽然技术为人们服务,但它可能会带来各种问题。
浙江财经大学的宋晓青博士讨论了扶持社会组织技术的问题。他认为技术对社会组织的影响是不平等的。对于缺乏机会和条件的小规模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来说,它们难以分享技术发展的红利,甚至可能被时代淘汰。我们需要关注技术赋权的平等,并讨论政府是否能够为创造公平的技术环境做更多的工作。
科学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
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薛林泽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要求:伦理能力、合作能力、技术更新能力和稳定安全能力。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有四个新议程:改变观念和创新行动观念;确定路线,把握前进步伐;找到正确的抓手,创新治理模式;实现安全可持续改进的创新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发硕在他的研究论文中指出,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使用将对政府信任产生影响,政府透明度在中介作用中发挥作用,这就对数字时代的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在科学技术对社区发展影响的讨论和互动中,建设智能社区和未来社区的成本和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与会者一致认为技术应该为人们服务。在社区建设中过度使用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在信息安全风险和高成本,需要引起重视。在讨论科技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及产学研对话的过程中,许多学者提出,当前应认真考虑科技给公益慈善组织带来的数字鸿沟。基层社会组织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身份,掌握互联网融资规律,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研讨会结束时,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军教授总结说,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异化的重要力量。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技术治理的两面性,通过积极的制度建设来限制其负面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通过多党合作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治理之间的紧张问题。
总编辑:王铎
上一篇:北方小岛“消失”日领海恐缩水超过半个东京巨蛋
下一篇:常山农商银行五宗违法罚230万 4人遭警告1人“吃红牌”
- 二手房燃气烟道怎么改造 二手房燃气烟道有哪些要求2019-11-13 20:57:51
- 国家医保局:罕见病治疗药品数据保护制度正在研究中2019-11-13 20:57:51
- 这客场不好啃啊!利物浦还从未在谢菲联的主场赢过球2019-11-13 20:57:51
- 珍贵史料讲述“协商建国”历程2019-11-13 20:57:51
- 粤港澳名家献经典 共贺粤剧入选“世遗”十周年2019-11-13 20:57:51
- 上交所受理傲基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 后者拟融资17.44亿元2019-11-13 20:57:51
- 出租闲置公寓变“酒店”她收租不成反损失数万元2019-11-13 20:57:51
- 广州地铁4.9亿元挂牌转让越秀区地块2019-11-13 20:57:51
- 「数字生活改造家」金大叔的北欧风桌面分享,好物推荐2019-11-13 20:57:51
- 中国之队官方:用胜利为建国70周年献礼,感谢球迷支持2019-11-13 20:57:51